葛根湯

書 籍:湯頭歌訣

分 類:ㄍ、發表之劑

名 稱:葛根湯

別 名:

出 處:傷寒卒病論

組 成:桂枝 2兩、白藥 2兩、炙甘草 2兩、葛根 4兩、麻黃 3兩、生薑 3兩、紅棗 12枚

歌 訣:內麻黃襄,二味加入桂枝湯。

辯 證:項背強痛。無汗。或下利。苔薄白。脈浮。

功 效:發汗解表,升津疏經。

對 證:頭痛身疼、發熱無汗、惡風、項背強几几、或下痢或口噤不得語,欲作剛痙、苔薄白、脈浮。

方 意:本方為外感無汗惡寒項背強急時之發汗劑,作感冒藥使用之機會最多,且有著效,並可治腸炎與赤痢初起,發熱有惡寒者。本方即在桂枝湯中,加入葛根與麻黃。方中葛根居主位,葛根能升津清肌,促進身體表面之血液循環,使之解熱,並能促進腸管之收縮,使容易排泄;麻黃配合甘草可治咳嗽,緩和身體表面的緊縮,酌合桂枝有發汗作用;桂枝可調節血行;白芍有促進消化系統之機能及強壯的作用;甘草可解肝臟之毒;大棗有滋潤之功;生薑可助血行,扶中而通脈。故本方不但為熱性病在表證時所常用,對於非熱性其他雜病,不論有無發熱,惡寒,凡脈浮有力,項背部有緊張感及炎症充血,或自下痢,或急性痙攣等症狀者,均可使用,範圍甚廣。

加減方:熱甚、煩躁、口渴:加石膏、知母。咽痛、發熱:加石膏、桔梗、穿心蓮。腹痛下痢:加黃連、黃芩。煩渴吐逆:加黃連、半夏、茯苓。肩臂不舒:加桑枝、桂枝。皮膚癢:加殭蠶、蒺藜。鼻炎:加辛夷、蒼耳子。

主 治:外感風寒屬表虛者禁用。風熱證者慎用。

現代用法:感冒、流感、頸項痠痛、肩周炎、神經痛、腸炎、蕁麻疹、上呼吸道感染、鼻炎、中耳炎、齒痛、皮膚疾病。

趣味記憶法:

編 號:39

印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