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脈散
書 籍:湯頭歌訣
分 類:ㄕ、祛暑之劑
名 稱:生脈散
別 名:無
出 處:內外傷辨惑論
組 成: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
歌 訣:生脈麥味與人參,保肺清心治暑淫,氣少汗多兼口渴,病危脈絕急煎斟。
辯 證:氣短身疲。咽乾舌燥。心悸胸悶。自汗。脈虛弱。
功 效:益氣生津,斂陰止汗。
對 證:暑熱多汗、耗氣傷陰證。體倦、氣短懶言、咽乾口渴,脈虛弱。久咳肺虛、氣陰兩、傷證。嗆咳少氣、短氣自汗、口舌乾燥,脈細。
方 意:此手太陰陰藥也。肺主氣,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,虛故脈絕短氣也。人參甘溫,大補肺氣為君,麥冬止汗,潤肺滋水清心瀉熱為臣,五味酸溫斂肺,生津收耗散之氣為佐,蓋心主脈,肺朝百脈,補肺清心,則氣充而脈復,故曰生脈也。夏月炎暑,火旺剋金當以保肺為主,清晨服此,能益氣而祛暑也。本方主治暑熱傷氣,津液虧損之證。因暑為陽邪,最宜耗氣傷陰。肺主氣,暑熱傷肺,肺傷則氣亦傷,故氣短懶言,肢體倦怠;肺主皮毛,肺傷則失其衛護之力,故汗出;熱傷元氣,氣傷不能生津,汗出易于耗津,故口乾作渴。方中人參補益肺氣而生津;麥冬養陰清肺而生津;五味子固表斂肺而生津。這三味,一補,一清,一斂,而且都能生津;因此,具有生津止渴,補氣斂汗的作用,適于氣陰兩、傷之證。
加減方:氣陰兩、虧、身疲乏力:加黃耆、甘草,名生脈保元湯。氣虛喘咳、吐血衄血:加黃耆、甘草、當歸、白芍,名人參飲子。心絞痛、血壓不甚高:加山茱萸、丹參、何首烏、大棗,名益心湯。心肌梗塞:合四逆散。
主 治:暑傷氣陰證,若暑邪盛在,不可單用本方,宜配伍清暑之品。
現代用法:現代醫學認為本方多方面改善心功能,增強機體免疫功能。主要用於冠心病、心功能不全、心律不整、心臟衰竭、低血壓、肺結核、慢性支氣管炎、糖尿病、神經官能症,見氣短汗多,口乾口渴,脈虛數者。
趣味記憶法:—
編 號:128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