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經湯
書 籍:常用方劑
分 類:ㄨ、經產之劑
名 稱:溫經湯
別 名:無
出 處:傷寒卒病論
組 成:吳茱萸 3錢、人參 2錢、桂枝 2錢、川芎 2錢、生薑 2錢、半夏 0.5升、甘草 2錢、當歸 2錢、芍藥 2錢、阿膠 2錢、丹皮 2錢、麥冬 1升
歌 訣:無
辯 證:月經不調或漏下不止。傍晚發熱或手心煩熱。少腹冷痛。宮冷不孕。脈沈遲或沈澀。
功 效:活血祛瘀,溫經散寒,益氣養血。
對 證:衝任虛寒,瘀血阻滯證。漏下不止,月經不調,或前或後,或逾期不止,或一月再行,或經停不至,而見傍晚發熱,手心煩熱,少腹裡急,腹滿。亦治婦人宮冷,久不受孕。
方 意:本方原治衝任虛寒,瘀血內阻的漏下之症,後為治月經不調的要方。衝任虛寒,故小腹冷痛;濕濁下滲,故帶下綿綿;瘀血內阻,血液循行失其常度,故為漏下失血,或月經不調;瘀血不祛,則新血不生,陰液失于濡潤,故唇口乾燥;陰虛不能藏陽,則虛陽外越,故傍晚發熱,手心煩熱。證屬下焦虛寒,故方中主用吳茱萸、桂枝溫理衝任,暖血散寒;輔以當歸、芍藥、阿膠、麥冬滋陰補血;川芎、丹皮助桂枝行血祛瘀;黨參、甘草、生薑、半夏益氣和胃,以資生化之源。諸藥合用,而有調和衝任,溫通經脈,養血祛瘀作用,可使血得溫則行,血行則瘀去,瘀去則新生,方以溫經名湯,意亦在此。
加減方:寒凝少腹冷痛:加艾葉、小茴香、肉桂。氣滯少腹脹痛:加香附、延胡索。漏下不止,經色淡:加艾葉、炮薑、黑蒲黃。經色暗挾血塊:加丹參、赤芍、牛膝。氣虛:加黃耆。口乾煩熱:加五味子、生地黃。
主 治:忌食生冷寒涼食物。
現代用法:不孕症、卵巢囊腫、子宮內膜異位,痛經、閉經、功能性子宮出血、慢性盆腔炎、習慣性流產、停經後綜合徵、月經不調、白帶、凍傷。
趣味記憶法:—
編 號:46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