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肺飲
書 籍:醫方集解
分 類:ㄑ、除痰之劑
名 稱:清肺飲
別 名:無
出 處:醫方集解
組 成:杏仁 1錢、貝母 1錢、茯苓 1錢、桔梗 5分、甘草 5分、五味子 5分、橘紅 5分;加薑煎,食遠服。
歌 訣:無
辯 證:凡咳嗽痰多而粘稠易喀,胸悶微喘者,皆可使用。
功 效:益氣潤燥,清肺化痰。
對 證:濕痰氣逆而咳嗽。
方 意:此手太陰之藥,治肺之通劑也。杏仁解肌散寒,降氣潤燥,貝母清火散結,潤肺化痰,五味歛肺而寧嗽,茯苓除溼而理脾,橘紅行氣,甘草和中,桔梗清肺利膈,載藥上浮,而又能開壅發表也。
加減方:鼻流清涕:加薄荷、防風、紫蘇葉、黃芩。口渴咽痛:加石膏、知母。久嗽肺虛:加人參、黃耆。咳嗽聲啞:加地骨皮。胃火甚者:加石膏、黃連。肺火偏盛:加白桑皮、地骨皮、黃芩。若春時傷風欬嗽,鼻流清涕,宜清解,加薄荷、防風、紫蘇、炒芩。夏多火熱宜清降,加桑皮、麥冬、黃芩、知母、石膏。秋多溼熱,宜清熱利溼,加蒼朮、桑皮、防風、梔、芩。冬多風寒,宜解表行痰,加麻黃、桂枝、乾薑、生薑、半夏、防風。火嗽加青黛、栝蔞、海石。食積痰加香附、山查、枳實。溼痰除貝母,加半夏、南星。燥痰加栝蔞、知母、天冬。午前嗽屬胃火,宜清胃,加石膏、黃連。午後嗽屬陰虛,宜滋陰降火,加芎、歸、芍、地、知、蘗、二冬、竹瀝,薑汁傳送。黃昏嗽為火浮于肺,不可用涼藥,宜五倍、五味、訶子、歛而降之。勞嗽見血,多是肺受熱邪,宜加歸、芍、阿膠、天冬、知母、款冬、紫苑之類。久嗽肺虛,加參耆。如肺熱,去人參,用沙參可也。
主 治:無
現代用法:慢性支氣管炎、支氣管性喘息、感冒咳嗽、慢性咽喉炎。
趣味記憶法:—
編 號:347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