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肝散

書 籍:常用方劑

分 類:ㄧ、和解之劑

名 稱:抑肝散

別 名:

出 處:直指方

組 成: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鉤藤、川芎、柴胡、甘草

歌 訣:

辯 證:精神抑鬱。不眠焦慮。

功 效:平抑肝氣、鎮痙安神。

對 證:肝經虛熱發搐或驚悸寒熱或發熱咬牙,或嘔吐痰涎,腹脹少食、睡臥不安。

方 意:本方出自於小兒直指方急驚風門,主要用於小兒急驚風,現代廣泛應用於神經性疾患。方中鉤藤清熱平肝,息風止痙;柴胡疏肝解鬱,和解清熱;肝氣有餘則肝血不足,故用當歸養血柔肝;川芎活血行氣;肝木為病,易剋犯脾土,故應實土而防木侮,故用茯苓、白朮、甘草培補脾土,淡滲利濕,甘草並有緩急並助鉤藤止痙之功。七味合用,則肝血得養,脾土得補,肝氣得疏,並能息風鎮痙,則諸症悉癒。

加減方:肝風內動,驚癇抽搐:加天麻,全蠍。心煩失眠:加酸棗仁、合歡皮、柏子仁。腹脹納差:加陳皮、枳殼、麥芽、厚朴。咬牙、磨牙:加白芍。氣血兩、虛:加人參、黃耆、芍藥、地黃。嘔吐:加半夏、生薑。

主 治:

現代用法:神經衰弱、焦慮、癲癇、精神分裂、更年期憂鬱症、歇斯狄里、不自主性磨牙、咬牙、斜頸、小兒夜啼、不眠。

趣味記憶法:

編 號:506

印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