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苓白朮散
書 籍:湯頭歌訣
分 類:ㄙ、消補之劑
名 稱:參苓白朮散
別 名:無
出 處:太平惠民和劑局方
組 成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山藥、扁豆、薏仁、蓮肉、陳皮、砂仁、桔梗
歌 訣:扁豆陳,山藥甘蓮砂薏仁。
辯 證:脘脹食少。浮腫便溏。舌淡苔白膩。脈虛弱。
功 效:益氣健脾、和胃滲濕。
對 證:治脾胃虛弱,飲食不消,或吐或瀉。(土為萬物之母,脾土受傷,則失其健運之職,故飲食不消,兼寒則嘔吐,兼濕則濡泄也。飲食既少,眾臟無以稟氣,則虛羸日甚,諸病叢生矣。)
方 意:此足太陰陽明藥也。治脾胃者,補其虛,除其溼,行其滯,調其氣而已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山藥、薏仁、扁豆、蓮肉,皆補脾之藥也。然茯苓、山藥、薏仁,理脾而兼能滲溼,砂仁、陳、皮調氣行滯之品也。然合參朮苓草,暖胃而又能補中,桔梗苦甘入肺,能載諸藥上浮,又能通天氣于地道,使氣得升降而益和,且以保肺防燥,藥之上僭也。陳皮砂仁,入補藥則補。肺和則天氣下降。
加減方:濕熱腹瀉:加木香、黃連。濕重:加藿香、厚朴、蒼朮。納差:加山查、雞內金。咳嗽:加紫菀、杏仁。食積吐瀉:合平胃散。
主 治:無
現代用法:本方增強消化吸收能力,增強機體免疫功能,止瀉。用於慢性胃炎、慢性結腸炎、肺結核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慢性腎炎、消化不良、帶下、貧血、食慾不振、病後腸胃調理。
趣味記憶法:—
編 號:74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