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芩(Huáng Qín)
分 類 :ㄏ、草部新增
歸 經 :苦,寒。歸肺、膽、脾、大腸、小腸經。
主 治 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禁 忌 :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。
注 意 :主濕溫暑濕,胸悶嘔惡,濕熱痞滿,瀉痢黃疸,肺熱咳嗽,高熱煩渴,血熱吐衄,癰腫瘡毒,胎動不安。清熱多生用,安胎多炒用,止血多炒炭用。生用清熱瀉火;酒炒增清上焦肺熱之力;炒炭止血。宜存性用,炮製時需低溫炒乾或微炒以保有效成分。苦寒沉降,善清肺火、瀉三焦火熱,涼血止血,能安胎。主治肺熱咳嗽、濕熱黃疸、熱毒瘡瘍、下焦濕熱瀉痢、胎動不安。《本草備要》云︰清實火,退虛熱,除濕熱,止痢澼,安胎熱。尤宜濕熱鬱火之證。生用下氣消脹;姜制增強行氣止嘔功效。炒炭可止血。厚朴須去粗皮,香氣濃者為佳。
備 註 :苦入心,寒勝熱,瀉中焦實火,除脾家濕熱。治澼痢腹痛(便血曰澼,寒痛忌用。凡腹痛,有寒熱、虛實、食積、瘀血、痰濕之不同,寒宜溫,熱宜清,虛宜補,實宜下,食宜消導,瘀血宜行散,痰濕宜化痰利濕。痛時手不可按者,為實痛;按之痛止者,為虛痛。),寒熱往來(邪在少陽。),黃疸五淋,血閉(實熱血分。)氣逆,癰疽瘡瘍,及諸失血。消痰(丹溪以黃芩降痰,假其降火也。按痰以火動,當先降火。)利水,解渴安胎(胎孕宜清熱、涼血,血不妄行則胎安。),養陰退陽,補膀胱水。酒炒則上行,瀉肺火,利胸中氣(肺主氣,熱傷氣,瀉熱所以保肺。),治上焦之風熱濕熱(7丹溪曰:黃芩上、中二焦藥。),火嗽喉腥(五臭,肺為腥。),目赤腫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