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殼(Zhǐ Ké)
分 類 :ㄓ、果部
歸 經 :苦、辛,微寒。歸肺、脾經。
主 治 :行氣寬中,消積化滯。
禁 忌 :脾胃虛寒者慎用,孕婦禁用。
注 意 :理氣寬中,消積化滯,治胸脅脹痛,食積不化,腸胃氣滯。
備 註 :瀉,破氣,行痰。枳實小,枳殼大苦酸微寒。其功皆能破氣。氣行則痰行喘止,痞脹消(脾無積血;心下不痞;濁氣在上,則生腹脹。東垣曰︰枳實治下而主血,枳殼治上而主氣),痛刺息,後重除。治胸痺結胸,食積五膈,痰癖症結,嘔逆咳嗽,水腫脅脹(肝鬱),瀉痢淋閉,痔腫腸風。除風去痺(辛散風),開胃健脾。所主略同,但枳實利胸膈,枳殼寬腸胃。枳實力猛(大、小承氣湯皆用之。丹溪曰︰枳實瀉痰,能沖牆倒壁),枳殼力緩為少異。孕婦及氣虛人忌用(按︰《本草》殼、實皆雲明目。思之不得其解,然目疾方中多用之,豈以其破濁氣?即能升清氣乎?《本經》又言枳實益氣,想亦同此理也。故濃樸調中,亦有益氣明目之文。王好古曰︰枳實佐以參、朮、乾薑則益氣,佐以硝、黃、牽牛則破氣,此本經所以言益氣,而複言消痞也。張元素曰︰枳殼泄肺、走大腸,多用損胸中至高之氣。昔湖陽公主難產,方士進瘦胎飲,用枳殼四兩,甘草三兩,五月後日服一錢。張潔古改以枳朮名束胎丸。寇宗奭明其不然,蓋孕婦全賴血氣以養胎,血氣充實,胎乃易生。彼公主奉養太過,氣實有餘,故可服之,若概施則誤矣。時珍曰︰八九月胎,氣盛壅滯,用枳殼、蘇梗以順氣,胎前無滯,則產後無虛也。氣弱者,大非所宜矣)。皮濃而小為枳實,殼薄虛大為枳殼。陳者良。麩炒用(時珍曰︰殼、實上世未分,魏、晉始分用。潔古、東垣,始分殼治上,實治下。海藏始分殼主氣,實主血。然仲景治上焦胸痺、痞滿用枳實;諸方治下血、痢、痔、腸祕、後重用枳殼,則實不獨治下,而殼不獨治高也。蓋自飛門至魄門,皆肺主之,三焦相通,一氣而已。飛門,口也。魄門,即肛門)。
